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五篇:下合穴)

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五篇:下合穴)

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针灸篇(第五篇:下合穴)

本系列文章《和于大夫从零学中医》追求在非中医专业读者、普罗大众学习本系列内容后,能明白中医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核心操作,可以使用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针灸等知识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安全、合理、有效的处理,突出中医真实而有效的预防保健,乃至的治疗作用。

今天,于大夫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针灸特定穴——下合穴,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下合穴的概念解析。

概念解析: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顾名思义:下合穴,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因六腑居于腹部,与足经关系密切,所以在足三阳经上各有其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其中,胃的下合穴为:足三里,膀胱的下合穴为:委中,胆的下合穴为:阳陵泉,都在本经。大肠的下合穴上巨虚,小肠的下合穴下巨虚,都在足三里的下方。《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二合穴同在胃经上。《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故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分布特点和组成:

再给大家归纳总结一下,下合穴共有六个,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的下合穴依次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其中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和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为同一穴位。大肠、小肠的下合穴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六个穴位都分布在足三阳经膝关节及以下部位。



临床应用:

《素问·咳论》云:“治府者,治其合。”说明下合穴可以用来治疗六腑病证。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六腑下合穴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六腑下合穴是脉气从足三阳经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和六腑的关系密切。下合穴的异常感觉可以反映六腑病变,如小肠的下合穴在胃经的下巨虚穴,如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可以推知小肠病、阑尾炎等。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临证时,常用下合穴以通降腑气,多获良效。如足三里治疗胃脘痛;下巨虚治疗小腹痛;上巨虚治疗肠痈、痢疾;阳陵泉治厥;委阳、委中治疗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等。

临床上,与下合穴常见的配伍的组穴还有:合募配伍,即:下合穴与腹募穴配伍,治疗脏腑疾患。至于腹募穴具体的相关信息,由于我们还没有学习,大家先不要着急,在这里先留一个印象,之后于大夫会按照计划有专门的文章为大家讲述:腹募穴。

下合穴,也配合我们前面讲的:五总穴、开四关、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使用,效果也相当不错。例如:腰痛,下合穴的委中、委阳穴、再加合谷和太冲,再加大杼穴,这个取穴效果就比较理想。这组取穴结合了:下合穴、五总穴、开四关和八会穴,类似的其他疾病也可以这样取穴。

大家学习中医,脑子一定要机灵,思维一定要活泛,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后的活学活用,一定不要太机械、呆板,要前后联系,也要上下联系,也就是所谓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不要孤立某部分的知识,而是要把部分的知识归于整体的知识,辨证而统一的认识、思考问题。

最后给大家发一个前人总结的下合穴的歌诀,方便大家背诵记忆。

下合穴(六腑下合穴)歌诀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需要注意的是:除委中穴,委阳穴在腘窝外,其它穴位均位于踝关节以下,小腿外侧面。)

囿于时间所限,这篇关于《下合穴》的小文,先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转发。对此文涉及的有关问题,有疑问的朋友都可以在本文的留言区留言,于大夫将尽其所能为您解答。本着“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于大夫希望:大家对于大夫多多指教、多多批评,好了,我们下篇再见。

发布于 2022-04-08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