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加入會員,專屬活動優先通知!

疫情升溫,三招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提高防疫警覺、疫苗能打就打

疫情升溫,三招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提高防疫警覺、疫苗能打就打

應用程式下載頁面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和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共同開發「臺灣社交距離」App,為了讓使用者能即時掌握與新冠肺炎確診者接觸的情形。只要與確診者接觸過,App便會在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的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

2021年5月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台灣的防疫從第一級提升到第二級,同時宣布進入社區傳播的階段,全台疫情升溫,讓國人再度感到感染新冠肺炎的威脅,如何保護自己、做好防護工作,成為現階段的大事。

台灣社區存在不明感染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建議,民眾除了戴好口罩、勤洗手,在這段時間如果跟確診者的足跡有重疊,一定要高度關注自己的身體,至少3個星期內不要輕忽,只要有不舒服、呼吸道症狀,一定要去就醫。

「就醫時也該把群聚史、接觸史好好和醫生報告,如果有出現和COVID-19疑似症狀,也該提醒醫師是否要做採檢。」洪子仁提醒,醫療機構的人員要提升警覺,如果來看病的民眾有疑似症狀,都該加強採檢跟通報。才有辦法找到、匡列、隔離在社區中被感染的人,社區的感染風險才可能下降。

「臺灣社交距離」App幫你抓與確診者的距離

擔心走在路上與確診者擦身而過嗎?「臺灣社交距離」App或許可以警告你!

由衛福部和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合作開發的「臺灣社交距離」,只要愈多人下載、啟動「接觸通知功能」,並打開藍芽功能,就能透過藍芽連線,藉由藍芽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來判定用戶是否曾與確診者接觸過。 

若訊號判斷曾與確診者距離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就會發送通知,而且關閉 App 後仍可正常執行,但未啟動「接觸通知功能」則無法正常執行。目前「臺灣社交距離」可在App Store或 Google Play免費下載,無須註冊會員或登錄個人資料即可使用。

圖片來源/衛福部疾管署官網

如果我確診了該怎麼使用App通知?

萬一不幸成為確診者,在使用「臺灣社交距離」時,須先同意上傳智慧裝置內的隨機ID,隨後衛生單位將給予一組驗證碼,提供使用者上傳記錄。因此使用者在未經衛生單位提供驗證碼時,無法自行宣布確診,以避免發出不必要的警示訊息。

非確診者的使用者若收到接觸通知警示訊息,請主動撥打1922防疫專線回報,或連繫當地衛生單位,由公共衛生人員協助後續處理。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也請主動回報,戴上口罩依指示儘速就醫,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等。

政府會不會藉此竊取我的個資?

許多民眾會擔心政府是否藉由疫情來蒐集個資,但「臺灣社交距離」是使用藍芽技術,而非使用定位追蹤,因此用戶行蹤不會被記錄。

此外,相關的接觸史資料是由疾管屬維護,只會在伺服器內保存14天,期間所有安裝 App的智慧裝置(手機、平板)將自動從伺服器下載資料,並進行接觸比對,並在14天後自動刪除,且會匿名將資料儲存在個人手機設備中,確保個人隱私。

該App同時也強調隱私保障優於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以保護隱私及尊重使用者意願為原則,不會取得任何有關用戶的個人資訊。

如果我想要記錄自己的行蹤?

若民眾怕自己確診後想不起曾經去過哪,因此想要記錄自己的行蹤的話,則可以下載Google Maps App,並開啟手機定位功能,之後便可以在「你的時間軸」中,看到自己過去有開啟定位時的蹤跡。

若希望關閉定位追蹤,進入「你的時間軸」後,點擊右上角的「…」然後按設定,便能「關閉定位紀錄」,也能刪除定位資料。

兩個差異讓疫情升溫

2020年4月曾經出現酒店公關確診,讓台灣一度陷入社區感染的危機邊緣,雖然最後幸運地沒有擴大感染,但不代表台灣會一直幸運下去。

洪子仁分析,今年和去年有兩點不同。第一個差異是,病毒經過了一年的演化後,產生了英國變異株這種強勢、流行的病毒株,「感染能力起碼提高50%,今年面對社區傳播的風險會提高。」

洪子仁表示,如果最近的社區傳染和華航諾富特是相同的感染源,就會是英國變種病毒,「華航機師的家庭有8個家庭確診、諾傅特也有1個家庭確診,代表在家庭的傳播力大幅提升,去年在社區趴趴走可能不會帶病毒給其他人,但今年卻會傳染給其他人。」

第二個差異點,洪子仁認為是經歷了一年防疫,台灣也出現了國外的防疫匱乏現象,也就是民眾經過長時間的防疫行為後,警戒心會下降,因此在公衛上的防疫措施就會做得不確實,「這種心態上的改變,也造成病毒有可趁之機。」

洪子仁表示:「台灣現在面對的狀況就是病毒傳染力上升、但全民防疫匱乏、心態略有鬆懈,形成這次病毒傳播的危險狀況,也造成今年的社區傳播比去年的挑戰更大,情勢也更嚴峻。」

他建議指揮中心,除了防止社區傳播擴大,更重要的是加速疫苗的採購、與施打狀況的掌控、進而提升疫苗覆蓋率,才能保護社區的安全,「台灣去年疫情掌控很好,可是在疫苗的施打上落後:全球100人有16.5人有打疫苗,台灣到目前100人卻只有0.4個人施打過疫苗。」

若是符合現在指揮中心公布的8類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洪子仁強烈建議趕快去打,他呼籲,「疫苗施打後第12天開始就有一定的保護力,起碼在這段社區傳播的時間可以保護自己、家人、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我愛淡水河 2023 - 年度行動溯源紀錄|天下雜誌 ╳ 明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