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這種人嗎?七種最常見「被動攻擊型行為」特徵

你身邊有這種人嗎?七種最常見「被動攻擊型行為」特徵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這種行為是否像某些全面型人格障礙(比如自戀、偏執),臨床醫生們的意見紛歧,但他們都認為患者有以下症狀:故意為之的低效率、逃避責任、拒絕直接說明他們的需要或擔心。

文:Jeffrey Kluger
翻譯:Wendy Chang

人類的攻擊行為背後沒有太多玄機,每一場戰爭、在酒吧的互毆,或是操場上的打架,其實都源於我們習慣先發制人,然後才用言語溝通。如果說攻擊行為有優點,那應該是它沒有灰色地帶,要誤解導彈發射或是鼻子上的一拳,其實還蠻困難的。

但與攻擊行為看起來很相似的「被動攻擊型行為」(passive-aggression)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被動攻擊型行為存在又不存在,你可看見它、又不可見。當中的「攻擊性」就像水蒸氣一樣,難以定型、無法掌握。可以在與你競爭的同事身上看到,他們不會直接針對你,可是在發重要會議通知時就漏掉你。也有可能是另一半身上,他們很準時,可輪到你選電影的時候,等他們出門就好像要等天長地久。有時候他們會提供很無辜的解釋,但常常是無法給理由,而且被動攻擊者自己有時候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無論是哪種方式,被動攻擊型行為不只是幾個超級不會直接表達的人所擁有令人煩躁的生活習慣。對於這種行為是否像某些全面型人格障礙(比如自戀、偏執),臨床醫生們的意見紛歧,但他們都認為患者有以下症狀:故意為之的低效率、逃避責任、拒絕直接說明他們的需要或擔心。

每種被動攻擊型行為的程度不一,你可能很難知道自己是不是正在跟攻擊者工作、生活,或有社交來往,甚至很難了解自己是否為其中一員。定義這種行為的關鍵是「推說不知情」的行為,而且還是看起來十分有理的,因此我們列出了七個生活中最常見的被動攻擊型行為特徵。

1. 事情沒做完(Leaving things undone)

被動攻擊型行為者可說最擅於幾乎要把工作完成:房間已經塗了油漆,但還沒整理;衣服洗好了,但還沒摺;洗碗機都啟動了,差餐具還沒放入;因為說真的啦,如果我們可以用衣櫃裡20年前就有的削尖木棍和瑞士火鍋叉,誰需要乾淨的餐具(這絕不是我的經驗)。這個策略還蠻棒的,忿忿不平地表示不得不做這件事,然後又留下一點沒做,你就會很挑剔想要批評,但最後還是會自己把事情完成,只不過又花了12倍的時間(再次說這絕不是我的經驗)。

2. 快遲到了(Running late)

如果你是一個被動攻擊行為者,其實是生活在愛因斯坦那個時間永恆彈性的世界裡,幾分鐘可以變成幾小時。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居住在那個空間中,這也是我們戴手錶的原因。可對於被動攻擊行為者來說,手錶很麻煩。如果他們不想去參加晚宴,但有義務去呢?不用擔心,他們還是會接受邀請,然後……噢不!……他們只會隱約記得開始時間,直到上湯了才出現。同樣的行為也會發生在他們不想參加會議時,他們會花上20分鐘摸來摸去才出現,然後用一副「原來你們已經都在這了」的表情,有時這種行為是故意的,不過更多時候他們沒意識到,而且總是令人憤怒的有效。

3. 不是讚美的讚美(The non-compliment)

讚美很容易,有時候甚至蠻有趣的,幾種很好聽的讚美詞像是「髮型很讚!」或「湯太好喝了!」,但有些就不是那麼悅耳:「髮型很讚!但我大學的時候才剪過類似的」,或是「湯很好喝,但我其實沒有嚐裡面的香菜」。被動攻擊行為者的讚美通常是競爭比較來的,這也不是秘密。如果你真的不確定自己收到哪種讚美,注意自己的直覺反應:如果你想說「謝謝」,那就可能是好的;如果你想要尖叫跑出房間,那就不是了。

4. 沉默(Silence)

噓……聽到了嗎?沒有?沒錯就是這樣。如果被動攻擊行為者感到厭煩,他不會發出任何聲音。如果你對朋友或家人做的事感到心煩意亂,你可能會說:「我對你所做的一切感到煩躁。」(且我們只是丟想法出來)。但一個被動攻擊行為者會說:……〔在這裡放入你最喜歡的蟋蟀聲音〕。沉默一直是被動攻擊行為者的策略,不難看出為什麼,他什麼都沒說,但其實也表達了很多。表面上,他意圖避免衝突,但實際上反而挑起了爭執——非常缺乏溝通的作為成了嘲諷和刺激點。因此,雖然它是被動的,但又是攻擊性的。嘿!我們可能愈來愈了解這個議題了喔。

5. 渴望型的願望(Wistful wishing)

你知道我希望什麼嗎?我希望被動攻擊行為者不會作夢說他們想要什麼東西,然後又馬上下結論,表示不可能達成(而且總是把結論講得很大聲),但這樣的要求可能太多了。

看到我剛做的嗎?很煩是吧?我甚至早可以說:「欸,被動攻擊行為者!別再大聲說你的願望了。」但我通常只是在旁邊說說。如果這看起來像你在生活中會聽到的:「如果你可以在週三完成案子最好,但我猜我可能要等到週五。」我們可很安全地說有一個被動攻擊行為者在你的身邊。目標當然是要從中找出那個想法,然後快斷絕跟它的關聯,不然要做不做的重擔就會落在你身上。

6. 破壞(Sabotage)

在電影中分辨壞人不難。他是一個總是破壞英雄車上的剎車,或將亂碼置入電腦中。被動攻擊行為者可能不會差太多,但是你可以看到他們的「靈感」來源為何:不管是今天同事告訴你在明天的死線?或是你要去出差,但另一半在你出發前一晚全拿去洗的工作服?與遲到一樣,這有時是故意的,但通常不是。無論哪一種方式,重點都很明顯了,可同時對他們來說也不清楚。

7. 偽裝的侮辱(The disguised insult)

對於我們生活的社會契約,被動攻擊行為者會自己加上幾項特殊條件,通常使用的方式是用「但是」,比如「我不想要聽起來很惡毒,可是…」、「我不想你覺得我白目,但是…」、「我無意批判,可是…」,這些都會接在他們說了傷人、白目、批判的話後(有時是一次三種一起出現)。這種偽裝的侮辱無疑是「你會討厭這個,但是…」的誠實版變化型,至少還具備說真話的好,但你還是不可避免地會討厭到骨頭裡。這與被動攻擊行為者所獲得的純粹攻擊一樣相似。只要你人生中遇到任何被動攻擊行為者,在他們講到逗號的時候就可以阻止他們了,但是如果他們還是繼續講下去,你也不用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