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急性心肌炎像感冒 未及早診斷恐奪命

2020/10/22 05:30

▲急性心肌炎一開始常以感冒症狀表現,家長不可輕忽;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達志影像)

文/莊奇錫

9歲的小花妹妹,2、3天前開始咳嗽、流鼻涕、喉嚨痛,媽媽帶她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說是上呼吸道感染,開藥3天後回診追蹤。第3天,小花開始發燒和出現嘔吐症狀,食慾越來越差,精神狀況也不如以往活潑亂跳,媽媽非常擔心,趕緊帶她回診所複診。醫師發現小花心跳變快、呼吸喘、冒冷汗、精神倦怠,覺得不太對勁,立刻幫小花轉診到鄰近的大型醫院。

抵達轉診醫院後,小花外觀表現急性病容,皮膚呈現大理石斑,經兒童心臟專科檢查後,診斷為急性心肌炎合併心臟衰竭休克,有生命危險住進加護病房,幸好及時發現,在積極治療下,2-3天後病情改善很多,轉到一般病房,救了一條命。

急性心肌炎最常見是由病毒感染(如腸病毒、克沙奇A/B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心臟的肌肉層發炎,造成心肌細胞受傷,心臟收縮力下降,也會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使心臟亂跳,嚴重者造成休克死亡。

一旦診斷 死亡率達6-14%

其他原因如細菌、寄生蟲、黴菌、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症或某些毒物、藥物等,也有可能引發急性心肌炎。

根據文獻統計,急性心肌炎發生率約10萬分之1-2,其實這發生率是被低估的,很多急性心肌炎的症狀表現很輕微而沒有被診斷出來,而一旦被診斷出來,死亡率卻高達6-14%,需要心臟移植率有5-20%。

兒科醫師最害怕遇到急性心肌炎,是因為它一開始以感冒症狀來表現,後來因身體的發炎免疫反應引起心肌細胞發炎受損,出現呼吸喘、心跳快、冒冷汗、意識不清等症狀,在幾天內突然進展到嚴重心臟衰竭,經過抽血檢驗、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被診斷出來。

多數輕微發炎 幾乎可痊癒

急性心肌炎的治療,主要是限水、臥床限制活動,有心衰竭症狀者給予氧氣、利尿劑、強心劑、心衰竭藥物及考慮給予免疫球蛋白,有生命危險者,甚至須使用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徵象或等待心臟移植。

絕大多數的急性心肌炎,心肌僅輕微發炎,幾乎都會痊癒。然而,對於那些剛開始表現像無害的感冒或腸胃炎,最終卻演變成致命性休克的急性心肌炎,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

▲急性心肌炎會出現呼吸喘、心跳快、冒冷汗、意識不清等症狀,常需抽血檢驗、心電圖和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被診斷出來。(照片提供/莊奇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