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東奧人物】楊勇緯:「我會再拚一面金牌回來」 東京奧運柔道銀牌的九宮格目標設定法

年僅23歲的排灣青年楊勇緯,為台灣拿下史上首面奧運柔道銀牌。 年僅23歲的排灣青年楊勇緯,為台灣拿下史上首面奧運柔道銀牌。 圖片來源:國際柔道總會

「柔道,對我來說,是生活的一部份;用最真實的態度面對訓練與對手,積極投入當下,就是人生的全部。」獲得東奧銀牌的當下,開心將獎牌貼緊臉頰,喜悅藏都藏不住。

柔道型男楊勇緯在東京奧運賽場上,靠著精湛的技術、帥氣的外型,瞬間吸引了不少人關注,連日本網友也說:「看他比賽,會直接被圈粉!」

東京奧運開幕後,中華隊第一天賽程就先以一面銀牌旗開得勝。在日本傳統武術聖地武道館進行的奧運柔道賽上,男子柔道60公斤級選手楊勇緯為台灣拿下自1964年柔道成為正式奧運項目以來的第一面奧運獎牌,寫下柔道新歷史。

然而,楊勇緯除了技術上的積極訓練,心態的穩定成熟,更是他的致勝關鍵。

楊勇緯雖然沒拿下金牌,但在這次奧運中意外擄獲許多日本粉絲的心。圖片來源:國際柔道總會

輸在「消極攻擊」的爭議

家住台中市后里,23歲的排灣族國手楊勇緯,就讀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運動研究所,是2018年雅加達亞運柔道銅牌選手,運動生涯的最佳排名是世界第25名,今年則是他人生挑戰的第一場奧運會。

面對來自保加利亞、荷蘭、法國、日本的國際選手,一整天的賽事下來,不但展現出大將之風,氣勢毫不輸人,尤其在準決賽上,面對柔道強國法國選手Luka Mkheidze,他保持體力,到黃金得分賽上做出有力的壓制,讓法國選手體力透支,以實力挺進金牌戰。

奧運柔道賽前一天過磅後,要從預賽一路打到決賽,不但是體力、技術的考驗,更要時刻掌握對手的狀況,在高手環伺的奧運賽場上,難度相當高。楊勇緯在金牌戰上遇到地主日本隊選手高藤直壽(Takato Naohisa),不但是上屆里約奧運銅牌、世界排名前5名的選手,更是楊勇緯一直以來的假想敵,因此特別小心。楊勇緯在最後的延長賽倒數三波攻擊強烈,只是經驗豐富的高藤直壽沒有受影響;但在最後一波進攻後,高藤也沒有攻擊,雙方僵持不下。

照理說,沒有判攻擊,應該會判定高藤「消極」,裁判卻判給楊勇緯,是大家認為的爭議點。

曾為亞青銅牌國手,現為屏科大柔道老師兼教練的楊懿仁,一邊看比賽,一邊透過線上會議講解柔道規則跟賽事實況,越講越激動:「雖然說裁判本來就是運動比賽的一部份,當你在冠軍戰上遇到地主隊選手,又是世界級名將,技擊類的柔道運動講求選手攻擊的積極性,否則裁判會判定「指導」(即柔道的黃牌犯規),提醒選手做出更有效的攻擊。關鍵判決前,勇緯已經有兩個指導,高藤只有一個,而且勇緯沒有做出破壞對方防守的壓迫或關鍵一擊,所以情況對勇緯確實不利。」

對於直接被裁定犯規,楊勇緯表示:「前面幾場我都是靠寢技(在地面使用的柔道、柔術技術)獲勝,不讓我做寢技,可能是高藤的戰術,用『指導』贏我,或許是他們的策略之一。」他說:「高藤直壽確實是我最想遇到的對手,這面金牌,我下次一定再拚回來。」

有意識提升情緒穩定性,所有細節都先想過一遍

對照4年前,楊勇緯在賽後崩潰大哭,淚灑世大運現場的畫面,他現在一天內能迅速轉換心境,完成4場高強度國際賽事,這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比賽上,讓身邊干擾降到最低,這是從過去的失敗中學到的。」

人的情緒就像火苗,小火苗很容易撲滅但卻很難發現;森林大火很容易引起關注,但要撲滅就很困難。在情緒爆發前,先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承認自己當下現況,就不容易焦躁,且能幫助自己在高壓環境下,持續尋找機會推進。

回顧整場比賽,會注意到楊勇緯在賽場上有意識的用呼吸提醒自己,感受身體哪裡不舒服,動作哪邊要更俐落快速,並在場邊架設攝影機隨時記錄,賽後跟教練檢討修正,相信身邊的教練跟隊友會給予他最大的協助。

東京奧運柔道銀牌楊勇緯賽前的九宮格目標設定圖。曾荃鈺提供,王冠文攝影。

挑戰奧運這種最高等級的賽事,難度、壓力、細節之多可想而知,如果每個細節都要照顧到位,光想就夠讓人頭大,楊勇緯在賽前學習大谷翔平的「九宮格法」,把奧運奪金的目標拆解成80個子目標與執行細節,一次照顧一件事情,積沙成塔,提升高品質的專注力,細節就會看得更清楚,也就更容易達成目標。

照片中,最上排中間的「技術」九宮格中,楊勇緯透過嘗試新技術、訓練中攝影、觀察對手、向人請教等執行方式達到提升技術的目標;在最左邊中間,關於抽象的「運氣」九宮格目標設定,他也寫上要愛惜道服、在比賽中表現積極、帶著幸運物等可執行方式,具體化目標的可實現性。時常與自己的思考對話,更是他拿下奧運獎牌的重要關鍵。

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位優秀的奧運選手,更是一位內心強大,能把經驗當養分,持續優化細節,提升穩定性的成熟運動員。楊勇緯這位23歲的年輕排灣族柔道勇士,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瀏覽次數:27753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作家,臺體大兼任講師,兩屆金鐘獎入圍「空中荃運會」節目主持人,中華奧會教育委員。11年奧林匹克研討會經歷,曾在奧運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撰寫體育研究,受邀捷克布爾諾談「奧林匹克教育」,訪談超過150位頂尖運動員寫成報導故事,成立「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陪伴運動員跨越困境、探索生涯、連結資源並面對真實的未來。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作家,臺體大兼任講師,兩屆金鐘獎入圍「空中荃運會」節目主持人,中華奧會教育委員。11年奧林匹克研討會經歷,曾在奧運發源地希臘奧林匹亞撰寫體育研究,受邀捷克布爾諾談「奧林匹克教育」,訪談超過150位頂尖運動員寫成報導故事,成立「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陪伴運動員跨越困境、探索生涯、連結資源並面對真實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