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非關同情:德國疫情中的小商家救援行動

原先熱鬧的在地經濟,在疫情期間需要眾人共同協助度過難關。 原先熱鬧的在地經濟,在疫情期間需要眾人共同協助度過難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月18日總理梅克爾發表完全國演說後,德國進入限縮生活的緊急政策,除了超市、藥局、郵局與加油站之外,一律關閉。

生性勤儉的先生第一時間表明願意將2年的度假經費,匯給我們過去每年造訪的、位居黑森林的家庭式旅館。而我身邊的鄰居,則在街角小咖啡館儲值了100杯的金額,連我去肉舖時都聽見眾人正分配工作,協助小書店轉型為網路行銷,並自動幫忙電話促銷,以及幫小花店拍照花束,再上傳網路。

我在臉書上參與的海德堡社群,最熱搜的關鍵字就是:gemeinsam(一起)、Kauft(購買)、lokal(地區)與ort(在地),所衍生無數串聯救援小商家的行動。例如,為了幫助小電影院業者能付得出薪水、店租與貸款利息,而在線上收看電影放映前的商業廣告、預告片,小額捐款或在網路購買儲值電影票;為了幫助當地的小服飾店、花店、餐廳、電器行,也預先進行民生消費儲值或購買禮券。還有一群美食作家迅速串聯設計「pay now, eat later」簡易儲值餐券平台,至今已儲存近52萬歐元(約台幣1,716萬元)。

平日生活周遭帶著冷淡與距離感的德國人,突然都有了同情心,特別在限縮社交政策底下,人情味開始浮現,即使關在家中,人人都變得「很有事」,啟動了在地社區的熱情動能。

這不是為了同情他們,是為了大家好!

當我讚嘆前所未見識過的德式的「同情心」時,家人很訝異地否認,並且從「地區經濟」的運作原理,解釋了保障社區、地域性商家持續經營以及員工的工作權,一來可穩定地方稅收與社會安全,二來無須大幅動用經濟紓困金額,即等同減輕納稅人負擔,以及紓解政府財政壓力。

「德國是社會福利國家,政府的運作就是依靠國民的稅金,進行資源重新分配與有效運用,在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倚賴的不是國民的同情心,而是理解國家機器運作流程後促成的公民自發行動力,最終受益的是全體國民!」

20歲的大女兒條理清晰地向我解釋,德國人一起救援小商家,不是因為個人的同情心,而是以國家、社會整體為前提的「自利利他」行為,知道國家運作需要人民保有工作與持續納稅,而社會結構中的每個人更是彼此相倚,無人是這場疫情的局外人。

然而,我還是不理解德式的「理性」思考,因為從小接受過無數「納稅是國民的義務」、「繳稅是光榮的」等宣傳教條式的教育,但我卻從未心甘情願繳過稅,更遑論曾與社區或地域的小商家,有任何唇亡齒寒的生命共同體之感。一直以來,我只看到的是商業行為的銀貨兩訖,若說真有任何援助行為,都是因為「一時」的同情心。

直到陪著7歲的老三收看KiKa兒童頻道的新聞,我才終於恍然大悟,德國不靠同情心的社區與地域經濟救援行動,這份公民素養的訓練是透過兒童頻道,提供孩子以受眾為中心的訊息設計促成資訊對等,並且運用社會公器落實資訊取得的公平性所致。

從理性觀點明白互助的重要

例如,3月19日的兒童新聞中,就以科普動畫與生動圖案分段解釋總理梅克爾的全篇演說,裡頭特別解釋經濟紓困專案的進行方式,以及社區與地域性小商家必須即刻支付租金、員工薪水與銀行利息,卻只有9天現金流存量的緩不濟急,正面臨商店倒閉、眾人失業,以及無數家庭民生失據得全面仰賴社會救濟系統。

接下來幾天則有專題系列報導,告訴孩子可以如何透過地方自發性的公民力量做出貢獻,例如透過電話上網向小書店訂父母的生日禮物,店家與父母「雙方」都能歡喜受益;下一季計畫買的衣服預算,請父母先在網路上買禮券,讓服飾業者有現金收入,未來我們也能享受新衣服,「一舉兩得」;商店維持、店員保障工作,繳的稅就能給付地方學校的運轉,「大家」受益……。

「計畫消費」、「延遲享受」、「自利利他」等等抽象的概念,透過鮮活的動畫與生動的說明,以及援用日常切身的實例、引介立即可為的行動,讓德國孩子從小形塑以理性為導向的公民素養,無須依賴個人同情心,即能緊急動員公民力量,作為政府應變疫情危機時的重大在地資源。

台灣至今依然保有濃厚的東方人情味,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甚至在許多社會事件時立即發揮同情心的人性光輝,的確讓人感到一家人的溫馨。然而,在國家層級遇到重大考驗,政府捉襟見肘之際,缺乏理性的公民素養與行動力,就會出現疫情影響各行各業時,眾人只想到呼籲政府紓困,卻少人願意自力救濟,或是民間自發救援社區與地域經濟。例如上週電影業者籲請政府緊急下達關閉娛樂場所的禁令,為的是直接獲得補償金,無須承受營運損失的困境。

借鏡德國,台式人情若能加上理性的公民素養,政府與人民才能加乘動能,更能挺過無數的考驗與危機。

瀏覽次數:36139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二十年來住遊世界各地,是城市光榮感極強的府城女兒,研究日治台南仕紳史與台語古典詩,並以台文撰寫舞台劇本獲獎,熱愛榮格學說並於生活中搬演童話,目前旅居德國海德堡。著作《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時報文化)。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二十年來住遊世界各地,是城市光榮感極強的府城女兒,研究日治台南仕紳史與台語古典詩,並以台文撰寫舞台劇本獲獎,熱愛榮格學說並於生活中搬演童話,目前旅居德國海德堡。著作《許我一個夠好的陪伴》(時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