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雲林三鄉鎮的舒適單車路線,踏尋坪頂茶香味 騎遊落羽松秘境

北雲林的地勢很適合練車騎遊,騎乘範圍從西螺鎮、莿桐鄉到林內鄉,還能順遊坪頂茶鄉,欣賞冬季限定的落羽松美景。

串連雲林三鄉鎮的舒適單車路線,踏尋坪頂茶香味 騎遊落羽松秘境

雲林縣北邊緊臨濁水溪,由於這條台灣最大的河川是東西走向,使得沿岸地勢呈現東高西低,位於中上游的林內鄉,剛好是平原與山區的交界地帶,東半部丘陵地分布,加上農業縣的鄉間交通流量不比都會區來得高,是一處非常理想的騎車區域。

本篇介紹北雲林很適合練車騎遊的路線,從西螺鎮到林內鄉,順遊坪頂茶鄉、賞遊冬季限定的落羽松景觀。

路線圖、全程高度表。

騎行路線

西螺街區→154大新村→莿桐鄉饒平村→林內鄉崇興村→台3線林內鄉外環道→增產路、新光路→雲61坪頂路→終點青天府(來回約46公里)

本騎行路線是由雲林在地「螺陽虹橋自行車隊」帶路,這也是他們每週六的例行活動。基礎路線是從西螺街區出發,沿著雲林154縣道向東騎行,經過莿桐鄉饒平、林內鄉重興等村里,繞行林內鄉街區之後,接雲61縣道,直登位於海拔384公尺的坪頂村青天府寺廟。

由於車隊成員白天都還有工作事務,所以出發時間選擇清晨天色將亮之際,中途不休息一氣呵成,攻頂青山府後泡茶聊天稍作休息,約莫1小時後原路返回,如此一趟活動時間,大約3小時,上午10點前可回到西螺,一來晨間較涼爽、公路車輛不多,二來也不會影響到日常工作時段,是一段很理想的短程騎車路線。

廣告

在林內鄉境內,車隊穿越過行道樹形成的綠色隧道。

靠近濁水溪堤防的路段,設有觀景台供民眾賞景、休息。

串連北雲林三鄉鎮,暢騎濁水溪南岸

清晨6點半,冬天的天空微亮,車隊從西螺街區出發,路線依序通過西螺、莿桐、林內三個鄉鎮,這一帶通常種植水稻為主,冬天第二季水稻收割後,趁來年春天播種空檔,田地裡再改種其他冬季作物。

在林內鄉境內,部分農田也成功轉型,改種香蕉、芋頭、番茄、玉米等其他蔬果,騎行在這路段上,可以感受到田園景觀更加豐富了。

冬天的縣道154兩旁農田景觀不單調,香蕉是農作物其中之一。

平地路段經過不少小村里,鄉下居民日出而作,清晨時分就已展開一天的生活。

154縣道是沿著濁水溪南岸而行的一條雙線道,車道雖然不寬,路面品質還算良好,由於是緊臨濁水溪,路面邊上多少會有小砂石堆積,騎行要注意別太緊靠路邊。

從西螺到林內鄉線道61路口,這段距離約20公里,總上升高度約50公尺,可說是非常平緩的路段,完全感覺不到有爬坡的樣子,騎行這段路,體力不是問題,也剛好是在高強度爬坡前,非常合適的暖身距離。

廣告

車隊騎經林內鄉路旁的一棵百年木棉花樹。

中短陡坡登坪頂,練車休閒好路線

為避開林內鄉街道的繁雜路況,車隊在接近鬧區之前轉台3線往北,繞行郊區通過縱貫鐵路平交道,來到通往坪頂村的主要道路線道61起點,路口建有青天府牌樓,非常好認;坪頂村是位於林內鄉東側的山地上,說是山地,其實也不過是靠近中央山脈下的丘陵台地,最高海拔高度只有300多公尺。

雖是小山,但對於不常練車的車友來說,要登上坪頂可也不能輕忽,這段短短近3公里的路程,上升高度達200公尺,平均坡度6%左右,這種路況不但是有一定的坡度,通常還會帶有幾個髮夾彎,可說是一項體力與腳力的挑戰。

通往坪頂3公里的連續上坡,是很適合練腳力的路段。

穿過青天府牌樓之後就開始爬升,幾乎沒有平路或下坡可言,這條路上,就有5個彎度較大的髮夾彎,算是這段長坡路的5個關卡,騎行時請做好體力分配與呼吸調節。

車隊領騎簡廷烈表示,這條路會作為他們固定騎乘路線,主要是因為3公里的爬坡距離非常適中、強度夠,且往來車輛不多,對於騎行安全沒有太大問題。

廣告

轉進青天府的牌樓,就是連續3公里的陡上坡,這裡也是雲61鄉道的起點。

上坡路有5處髮夾彎,算是上坡路段的魔王關卡。

再者,從西螺到登山口又是一段很剛好的暖身距離,所以10年前在準備挑戰武嶺之前,就常以這段路練車,在距離、時間、強度及隊友們的習慣適應之後,遂成為隊友們每週固定練車、健身加休閒的聯誼活動了。

雖是一段長陡坡,但對於每週都有在練車的車友來說,這還不算是很高難度的路段,不消半個小時,車隊成員們都已陸續登頂到達終點處青天府。

青天府是本次騎行路線的目的地,隊員們在此休息、聊天。

自然生態很健足,人文環境頂純樸

從青天府順著公路再往前不消多遠,就是坪頂村的主要聚落,這個地區土壤肥沃,雨多霧重,晝夜溫差大,極適合茶樹生長,是林內鄉最重要的茶葉產地,當地多數居民的工作事業都與種茶有關,「茶鄉坪頂」聲名遠播。

茶葉是坪頂村的主要經濟作物,茶園景觀令人心曠神怡。

坪頂村也是自然生態非常豐富的區域,其中以村中心的4棵百年老樹最為代表,3棵土芒果樹和1棵九重吹,樹齡推估都達200年以上,兩種不同老樹群聚,形成村內一處別具特色的自然地標景觀。

廣告

每年春天,坪頂村是紫斑蝶必經的蝶道路線,這也是林內鄉獨樹一格的生態景觀,因此在地單位都會舉辦紫斑蝶賞蝶季相關活動,當地居民也都很積極參與並熱情歡迎外來遊客。

老樹群是坪頂村最有特色的地標,樹下涼亭也是村民常聚會聊天的場所。

純樸的坪頂村沒有過度開發,還留著許多老式建築。

另外,緊鄰南面的湖本村亦是八色鳥重要的棲地,附近山區常發現台灣獼猴、藍腹鷴、樹蛙等各種生物出沒,種類非常繁多。(延伸閱讀:雲林林內淺山遊,尋找台灣稀有保育類動物

除了公路以外,從台3線林內公園旁,也可循著龍過脈森林步道,以登山健行的方式來到坪頂村,這條步道總長大約3,500公尺,一路沿著階梯而上,沿途自然景觀非常豐富,部分路段沿著陵線而行,可俯瞰林內街區、遠眺濁水溪地形景觀,是一條非常親民的健行路線。

龍過脈步道從林內公園直上坪頂村,是一條很適合健走的路線。

環騎林內郊山線,完整遊歷生態林區

以坪頂村中心為界,再往南續行就進入了雲67鄉道,這條路通往湖本村,沿路林區就是八色鳥的重要棲地,到達湖本村之間,大都行進於竹林間的起伏下坡路段,坡度比起北面的坪頂路,顯得較為緩和,下達平地後接台3線就可回到林內鄉街區或往南到達斗六市。

廣告

雲61、67這兩條縣道再加上台3線,串聯成一條坪頂村的登山騎行環線,若以林內車站為起終點,總長度約16公里。(延伸閱讀:橫跨三個時空的太平老街,尋訪雲林百年車站—石榴,順遊林內

在坪頂村可以瞭望山下的平原。

車友建議,如果要騎這條環線,最好是使用登山車並以逆時針方向從台3線進入湖本村再登坪頂,台3入口到湖本村活動中心約2.5公里,過了活動中心就正式進入爬坡山路,到坪頂村連續爬坡彎路約約6公里,此路形類似產業道路,路面較窄,但因距離較長,坡度就沒有北面坪頂路那樣大。

提醒車友,這段路常有小區段整修,也有部分路面鋪設水泥,整體路面較不平整,也因是背山林區,遇陰涼處路面較潮濕,須注意煞車、轉彎時容易打滑,因此不建議由此路下山。

雲67鄉道可通往湖本村回平地,大部分都是穿越竹林的起伏路段。

順遊落羽松秘境,讓記憶披上冬季彩衣

每到秋冬季節,變葉木的繽紛景緻,總是令人們追尋,除了楓紅之外,近年來落羽松的橙黃色彩,也成了台灣發燒的追景目標,在林內鄉境內,就有2處因為落羽松而竄紅的景點,這2個秘境都位於坪頂環線附近,時值入冬,練車健身之餘,也不妨順遊。

廣告

從平地的農田向東瞭望,坪頂村就在那山脊之上。

回程路上,車隊順著雲59鄉道直行,就抵達農田水利文物館,這裡緊鄰濁水溪岸,是一處很重要的雲林縣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園區裡的引水渠道兩旁,種植整排落羽松美化景觀,每到年末之際,落羽松樹葉由綠轉紅黃,形成美麗的秋天景緻,已成為雲林地區知名的落羽松景點。

農田水利園區,近年來因美麗的落羽松景觀成為往紅景點,吸引不少遊客賞景、拍照。

為配合落羽松的賞景季節,水利園區附近的農田也響應種植花海景觀。

而另一處落羽松秘境,是位於林內鄉南邊的九芎村境內、斗六東溪南岸靠近台鐵旁。

與水利文物館不同的是,此地屬於私人栽植區,落羽松整片成蔭,地主也很大方開放給遊客進入賞景拍照,此季節地上已鋪滿枯黃羽葉,晨昏時刻散步其間,陽光從枝縫間穿透灑落,將翠綠與紅黃的顏色烘托得更為鮮麗,不僅更發浪漫氛圍,也頗有進入森林的感覺呢!

九芎村的落羽松園區,是林內鄉另一處新興秘境。

*本文作者:張哲文;攝影協力:螺陽虹橋自行車隊。

 

責任編輯:黃佩瑄 
核稿編輯:林君翰

單車誌

《單車誌》是最資深專業的單車雜誌,長期推廣單車騎行文化與風氣,提供最新趨勢、新車潮品訊息、單車維修保養技巧、騎乘技巧、採購指南、路線攻略、單車賽事活動、單車體適能及單車相關影片,備受單車愛好者推崇。

瞭解更多:官網FB 粉絲專頁YouTube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