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不算傷害?童年情感忽略後果也可嚴重

忽略不算傷害?童年情感忽略後果也可嚴重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研究發現,即使在華人社會,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跟精神健康問題、精神科服務使用和較差的社會經濟狀況有關。而童年時期曾受到情感傷害和忽略的受訪者,成年後篩檢出精神病的機會也較高。社會應對兒童身心健康有更多關注,並致力保護孩子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無論是言語暴力和情感上的忽略也是傷害。

文:Andy H.W. Fung (香港解離症關注協會)、Hei Man Chung

你小時候不聽話,有試過被打嗎?愈來愈多人瞭解到,體罰不是一個理想的教育方法。很多研究也指出,童年時的身體虐待和性侵犯,對於孩子日後的身心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可能有些人會說:「很多人小時候也曾經被打吧,為什麼他們現在都生活得很幸福,沒有任何心理困擾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首先,即使他們沒有任何困擾,但這些經歷究竟為他們帶來哪些改變呢?其次,他們雖然可能被打了,但他們在家裡是否依然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安全感呢?身體虐待和性侵犯,明顯是足以嚴重傷害孩子的經歷,卻不是唯一的因素。有些人,小時候沒有受到身體上的虐待,情感上卻經歷了無盡的傷害,這些經歷都為他們帶來深遠的影響。這一次,我們想大家關注一下孩子的情感需要。

有些人可能覺得,給孩子飽飯,給孩子衣服和住所,已經很足夠了。可是,人是一種需要依附成年照顧者的哺乳動物,穩定的情感關係和安全感,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近來學術期刊《兒童虐待與疏忽》(Child Abuse & Neglect)上的一篇研究報告提醒了我們,即使在華人社會,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的潛在後果,也不容忽視。

這項研究在香港進行,邀請了418位成人參加網上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嘗試了解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的相關因子。研究採用的是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問卷。

當中,童年情感傷害(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的操作定義是:

在你18歲之前,你的父母或家庭裡的其他成年人是否時常或經常……

對你罵髒話、侮辱你、批評你或羞辱你?

做一些事情來令你害怕你的身體可能會受到傷害?

童年情感忽略(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的操作定義是:

在你18歲之前,你是否時常或經常感到……

家庭裡沒有人愛你,或家庭裡沒有人認為你是重要的或與別不同的?

你的家人並不互相照料、關係緊密或互相支持?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一個便利樣本(convenience sample)裡,超過四成受訪者在童年時期分別經歷過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

AP_20040372952993
Photo Credit: AP IMAGES / 達志影像

研究發現,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跟現時的財務依賴有關:童年時遭受情感傷害及情感忽略的受訪者,現時較大機會在財務上需要依賴家人、朋友或社會福利,相反沒有這些經歷的受訪者則較大機會財務獨立。此外,童年時沒有遭受情感傷害或情感忽略的受訪者,目前有較大機會有較高的個人每月收入,他們也較大機會有更高的教育程度。

更加重要的是,童年時遭受情感傷害及情感忽略的受訪者,有30.7%目前正需要使用精神醫療服務,而童年時沒有這些經歷的受訪者,則只有5.1%需要使用精神醫療服務。

由於受訪者之中有部分曾經遭遇童年身體虐待、性侵害及/或身體忽略,這些經歷也可能會對身心健康帶來影響,因此研究人員嘗試把這些受訪者排除,進一步集中分析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跟精神健康的關係。

結果發現,即使在考慮了身體虐待、性侵害和身體忽略的效果之後,童年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跟精神健康問題的關係也很明顯──童年時期曾遭遇情感傷害和情感忽略的受訪者,即使他們沒有任何童年身體虐待、性侵害或身體忽略經歷,在篩檢評估中也有較大機會出現抑鬱、焦慮、創傷後壓力反應和邊緣人格障礙的狀況(見下表)。

研究受訪者的精神健康篩檢結果(n = 277)(只包括沒有童年身體虐待、性侵害和身體忽略的受訪者)

曾遭遇童年情感傷害者(n = 73)

沒遭遇童年情感傷害者(n = 204)

曾遭遇童年情感忽略者(n = 88)

沒遭遇童年情感忽略者(n = 189)

抑鬱

47.9%

29.9%

56.8%

24.3%

焦慮

63.0%

42.2%

70.5%

37.0%

創傷後壓力反應

43.8%

25.5%

47.7%

22.2%

邊緣人格障礙

31.5%

15.7%

35.2%

12.7%

誠然,這只是一個相關性研究,未能直接揭示因果關係,大家參考時需要注意一下。可是,這個研究所發現的現象仍然具有參考價值,值得大家反思。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華人文化跟西方文化不同,情感傷害沒什麼大不了,兒童都是很堅強的、天生天養,不怕什麼情感忽略。然而,研究結果似乎不支持這一觀點——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在這個香港的華人樣本,童年情感傷害和忽略跟精神健康問題、精神科服務使用和較差的社會經濟狀況也有密切的關係。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預防兒童受到身體虐待和性侵犯,也需要慎防孩子的情感遭到上面提到的傷害或忽略。家長、教師、育兒者需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避免因為自己的情緒或無心言行而不小心傷害到孩子。保護兒童工作者也需要進行更多社區教育,讓父母和兒童照顧者進一步了解孩子的需要,避免使用了不恰當的教養方法。

期待社會各界能對兒童身心健康有更多關注,並致力保護孩子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即使言語暴力和情感上的忽略也是一種傷害,同樣可能會帶來身心健康上的後果。

資料來源:

Fung, H. W., Chung, H. M., & Ross, C. A. (2020). Demographic and mental health correlates of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 and neglect in a Hong Kong sample.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99. doi:10.1016/j.chiabu.2019.104288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Ka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