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國人問你「台灣人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字?」你可以這樣說......

如果外國人問你「台灣人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字?」你可以這樣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些人初見面時說自己叫Mike或是Yvonne,但一問中文名時,卻是士弘或是雅惠之類,和英文/外文名完全無關的台灣漢名。我也好想問他們,為什麼選擇用英文/外文名來跟我介紹自己。

當今四十歲以下的台灣人普遍都有英文/外文名,特別是旅居國外的台灣人。因此,這幾年來我在歐洲新識的台灣朋友,通常都只知其英文/外文名,反而是本名一問三不知。這些通常都是在台灣土生土長、成年後才移居至歐洲的台灣人。

有些人初見面時說自己叫Mike或是Yvonne,但一問中文名時,卻是士弘或是雅惠之類,和英文/外文名完全無關的台灣漢名。但這些台灣名卻硬是讓我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好似和對方祖宗八代都熟得不得了。對我個人而言,這種親切感,是叫外文名時完全不會有的。但很多時候,我實在不好意思跟對方說,其實我比較喜歡你們的本名。我也好想問他們,為什麼選擇用英文/外文名來跟我介紹自己。

我曾被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問過好幾次:「你們台灣人為什麼會有個和本名完全不同的外英文/文名?而且有些名字還怪怪的…」

嗯…這個問題,我該怎麼回答呢?據我個人做過的超隨便田野調查(註一),台灣人取英文/外文名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英文老師要求、公司要求 ── 即使公司都沒有外國客戶、方便外國人稱呼自己。據被我隨便田野調查的英文老師表示,取英文/外文名可以幫助學生融入英文學習情境。我自己的主管則是跟我說,取個英文/外文名方便客人稱乎,溝通對談。

但對於這三個理由,我的外國朋友們的接受度很低。他們的回應也不外乎:「你的老師或老板做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你的名字不該這樣決定。你原本的名字是什麼就是什麼,怎麼可以隨便就找個英文英文/名來用?」或是,「你們的名字確實是不好唸,但也沒有必要因此就改名啊。XX人(請自行套入國名)的名字也不好唸,但他們也沒就此改名啊!」

至於我個人,對於這三個理由的一開始想法是:雖然突然被英文老師或老板要求取英文名是有點莫名奇妙,但反正我的本名也是隨便找個號稱神準、但其實和我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算命老師取的。相較之下,五分鐘取個英文名似乎也沒那麼糟啦。

而且全世界就台灣人最貼心了,如果讓別人叫不出自己的名字來,不是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嗎?哪像XX人(請再自行套入國名),都不管別人會不會唸他們的名字。但為什麼其它國家的人都不怕別人唸不出他們的名字,只有我們怕呢?明明我也是遇過一堆來自各國、名字也超難唸的朋友,但確實是沒人因此而改名。

這個問題,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的海峰納Kevin Heffernan)教授在2010年於美國姓名學會(American Name Society期刊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來探討加拿大境內的漢裔、日裔和韓裔族群取英文名的現象。

其中的漢裔,又包括了家人來自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受試者。研究結果顯示,取英文名在漢裔和韓裔族群中是很普遍的現象,但對日裔受試者來說,即使日文名的發音和漢名、韓名相較,他們的名字並沒有比較好發音,但他們仍只有早期會使用英文名,但近代幾無可見。

再者,若發音困難是取英文名的主要考量,這也無法解釋為何有英文名的漢裔受試者,即使在能說自己語言的同儕團體裡,依舊使用英文名的現象。因此,海峰納推論,取英文名是文化因素,非語言考量。他認為,漢文化和韓國文化裡,因皆有多名的傳統,所以終其一生有數個名字的狀況並非少見,像是乳名、別名、號……等等;日本則無此傳統。因此,海峰納認為,取英文名,是合於漢、韓國文化中的命名傳統與習慣。

他還在文中特別提到,和中國、台灣的漢裔受試者相較,來自香港的漢裔受試者因受到英國殖民的影響,他們的英文名通常是家人取的,且在生活中的各層面中廣泛使用,也較能因應英文名的命名習慣來選擇名字。台灣和中國的漢裔族群則較無法區分什麼是合於英文名命習慣的英文名,且他們的英文名,通常也不是家人取的。

海峰納總結,香港漢裔使用英文名的習慣,比較接近英文母語使用者,而台灣裔或中國裔的英文名使用習慣,較偏向非英文母語人的用法,可能是因為英文是他們的第二外語,非母語。

海峰納教授的研究結論可得知,台灣人之所以對取英文/外文名這件事,很少覺得有什麼不妥,基本上是因為此舉是合於漢人的多名命名傳統。想當初作者我在寒窗苦讀的十六七歲時,多少青春的夜晚都只能拿來背中國文人那春風吹又生的各種名號(陶淵明你取那麼多名字,到底是想圖什麼哦哦哦哦?)

現在想想,那些古文青如果是生在今天的台灣,恐怕也會弄個英文名來潮一下吧,雖然台灣人很少覺得取英文名有什麼奇怪之處,很遺憾的,英文/外文名是來自其它文化,所以並不是我們自己覺得沒事就沒事,想叫什麼就可以叫什麼而不遭人白眼。這就要從漢人和英文命名文化(盎格魯.薩克遜,Anglo-Saxon England’s Naming Customs)談起。(註二)

在參考《華裔美國人姓名 》Chinese American Names)一書作者 ── 吳艾瑪(Emma Wu Louie),於2006美國姓名學會期刊中發表的文章,及作者我自身的觀察後,將漢文名與現今英文名命名文化的同異點歸納簡述如下(註三):

一、獨特性:以漢文名來說,名字最好都和別人不一樣,因此永遠可以自創、自想新名字。但英文名鮮少自創,大部份由現有已知/使用中的名字去挑選,因此會有同一個名字世代在家族親友間相傳的情況。

二、名字在一般文本中的使用:漢文名的字,來自於一般詞字彙;除了當名字用,也可當一般字彙使用,並沒有特殊的分別,因此,也可以拿生活中的常用的字詞當名字。相反的,用來當做名字的英文字,就只能用來當名字,無法當做一般字詞使用。也就是說,一般而言(當然,凡事皆有例外),一般的字詞、名詞,是不能拿來當做英文名的。(註四)

三、名字個數:一般漢人正式名字只有一個,但可以有數個別名;對不同對象、不同場合,可以使用不同的名字。英文名命名傳統中,正式名字可以有好幾個(例:比爾.威廉.斯威爾),但生活中除了正式的文件外,基本上只使用一個名字(例:只叫比利),也不一定是正式名字中的一個。

以上的結論大致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歐美人會覺得台灣人或其它亞洲人愛亂取英文/外文名,而台灣人覺得有何不可,甚至這些外國人怎麼那麼大驚小怪。平心而論(才沒有!),有一些大驚小怪,確實是文化上的相互不解而造成的。例如有一個專門從外國人觀點來探討台灣人事物的Youtube頻道 ── 不要鬧(Stop-kidding Studio),就曾在「為什麼英文名字不要亂取」的影片中(註五),列舉什麼是外國人眼中的奇怪英文名。像是水果名,如櫻桃(Cherry)、蘋果(Apple),或是事物名:海洋(Ocean)、咖啡(Coffee),都名列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