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和豆娘通常在清澈的湖面或河面产卵。大约有5000种乃至更多的种类,其中大多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它们翼展的范围是2厘米~20厘米。即便是皇蜻蜓——最大的英国品种,也比史前的亲属矮小许多。许多石炭纪时期的蜻蜓祖先的翼展有65厘米,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昆虫。


  蜻蜓细细的身体,长长瘦瘦的翅膀,使它成为飞行速度比较快的昆虫之一。与大多数昆虫不同,它是用前后翅膀交替拍打来保持飞行时的平衡的。蜻蜓巨大的复眼一般长在头后面,这使它能看见 12米远的东西(或猎物)。腿的位置在身体前部,但它不是用来行走的,而是在蜻蜓捕食时,能改变形状变成"篮子"状。


  豆娘和蜻蜓属于蜻蜓目下不同的子目。尽管它们看起来相似,但也存在许多重要的差别。豆娘身体较瘦,飞行较慢,它的前后翅大小相似,而且翅是圆形的与蜻蜓不一样,它休息时,翅膀是折起来的。




  由于是利用视觉寻找食物,所以许多成年的蜻蜓和幼年豆娘都在白天捕食,他们以蠓、蚊子和飞蛾为食。它们的翅膀每分钟拍打100多次。在起飞前,它们要升高自身的体温,有些是通过抖动身体或晒太阳来产生热量。




  雄性蜻蜓在水附近占据一块领地,凶猛地防范入侵的敌人。碰到雌性蜻蜓,它就变换飞行的方式,用长在腹部顶端的特殊爪子抓住雌蜻蜓的头,表现出求偶的样子。雌蜻蜓将腹部拱起来与雄性蜻蜓交配,卵就产在水里或水边。




  蜻蜓的卵在水里长成蛹,蛹通过腹部顶端的鳃呼吸。它主要吞食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但也有的能抓小鱼。它们长着用来捕食的特别小的颚,叫脸盖。在l~5年内蛹要蜕几次皮才能长成成虫。


  蜻蜓属蜻蜓目昆虫,一般体形较大。蜻蜓的头阔,复眼大,有两对膜质透明的翅,每翅各有一翅痣和许多横脉。它们的三对足接近口器,能在飞行中捕捉食物。蜻蜓 的幼虫(水虿) 与成虫都捕食其他昆虫和小型的动物,对人类有益。


  
  远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一直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那该是多么美好和自在啊。以后,经过各国科学家不断的研究、实践、改革,第一架飞机终于诞生了。人们在万分欣喜之余又遇到了麻烦,能飞的飞机时常会在空中出现翻转现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飞机的机翼在飞行中出现有害的振动。如果飞机速度较快,这种振动往往就会折断机翼,招致机毁人亡的危险。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飞翔的蜻蜓使科学家眼前一亮,便将蜻蜓带入实验室,经研究后发现,蜻蜓之所以飞得平稳是因为其膜质前翅端部前缘有一块黑痣,称为翅痣。科学家模仿翅痣在机翼端部前缘处加厚重量,终于克服了颤振,从此人们可以安稳地坐在飞机里飞翔在蓝天了。
  蜻蜓不但在飞机设计上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而且它的眼睛也颇具研究和利用的价值。当我们仔细观察蜻蜓的一对大眼睛——复眼时,可发现它是由成千上万个排列整齐的小眼组成,构造十分独特。每个小眼都有它自己的视觉机能,但由于各自在复眼球面上所处的位置不同,折光度和聚焦功能也不一样,如同照相机的镜头,有长短之分,不论景物远近都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因此蜻蜓在空中飞翔时,它这种独特而敏锐的眼睛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各种飞虫,地面上的花草树木都在它眼下急速地移动,但蜻蜓看到的只是单个镜头而不是景物的连续运动。科学家研究和模仿蜻蜓和苍蝇复眼独特的构造原理,制成了复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几千张重复的照片。仿生照相机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和起来的,一次可以拍摄1329张照片,分辨率达4000条线/厘米。这种照相机还可用来大量复制计算机的精细显微电路。



  蜉蝣是蜻蜓和豆娘(蜻蜓目)的亲属。它们属于蜉蝣类,称为“一天的翅膀”。成虫活的时间不长,且不能进食,它唯一的功能就是繁殖后代。它们中的大多数——在1~5年内以蛹的形式生活在水下,以植物和小无脊椎动物为食。成虫聚在水面上交配。不过因为水污染这种现象已很少见。 
  蜉蝣的蛹生长在水下至少3年。在初夏,蛹浮出水面,蜕两次皮变成成虫。成虫没有消化系统,不能进食。它们在交配、产卵后几个月内就死去。
大 小:成虫约4.5厘米长;
栖息地:小溪流、湖泊;
分 布:欧洲;
繁 殖:雌性蜻蜓将腹部贴近水面产卵;
食 物:幼虫吃水藻,而成虫不能进食 。



保幼激素 JH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