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第一次拉纤

原标题:往事 ‖ 第一次拉纤

留松柏/文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们生产队为了搞活经济,增加副业收入,东拼西凑买了一条木船跑运输。

杨柳八队方家埫的王少华任一驾长,本队社员(原大队的大队长)文×富任二驾长,本队社员帅大哥拉头纤任三驾长,另外还有一个帮纤。一般只拉龙溪至巫溪的短途货运,主要是上水货运多,没有回头下水货运。

一般装货在一吨以上后,在本队一帮半大小伙子社员中轮流更替拉纤,可以挣八九角块把钱,回家称盐买煤油打零用(当时食盐0.14元一斤,煤油0.38元一斤,火柴0.02元一盒)。

我们一帮半大小伙子都轮流去拉了一次纤。先扯上了几尺白布去做搭脖子(拉纤时搭在肩上用),搓了一条三米左右、指拇粗细的麻索别上一块坚实的斑竹块,搭在竹纤藤上用。

这次终于轮上我拉纤了,头天下午他们几位驾长把货装好后,帅大哥就来喊我明天一早去跟他们拉纤。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吃过早饭,带上中午饭(几个蒸熟的红苕、几块酸萝卜块)用蒸饭的纱布包着。走到中码头,几位驾长都陆陆续续地来到船上,他们几位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见我长得瘦、个子也不高,心里担忧着我能吃得消这拉纤的活儿不。衣服,短腰裤换好。把船撑过河去,帅大哥边跑边放竹纤藤,我就跟在他的后边,隔一米左右,我用手上麻索在竹纤藤上用斑竹块缠上几圈别住,就匍下身子朝前奔。

边拉船,帅大哥边给我说:平水死潭少用力,只要朝前走,船只自然往前行。一般的滩口要用力使劲朝前奔,船只才能上滩头。比较狠一点的是庙溪河粮站门口上一点的滩口,我们是一只孤船,只有靠自己几个人两手两脚匍地上拼命朝上奔,不久就到了白龙过江景点。它是从龙头山下来的一条溪沟,溪水流下来形成了百米高的瀑布,若遇大雨天,左岸的溪水会冲到对岸边上,从而形成了白龙过江的特别景观。

再上面是犀牛石,在右岸一处水潭边,一尊房子大小的石头,论形状像犀牛滚水,再往上面走,有几个瓦厂,瓦匠师傅在石头缝里挖出比较细的泥巴,做成泥巴瓦块,就地建窑,从山上砍下柴禾,把泥巴瓦块在窑里锻烧成熟,用木船运到巫溪县城盖房屋用。我们几人稍做休息,带了中午饭的,吃着几个蒸红苕和酸萝卜块,渴了就喝一口宁河水。最狠的当数阳雀滩,滩陡又长我们几人两手两脚趴在地上,拼着老命朝上奔,真是“脚蹬石头手扒沙,口里嘿咗嘿咗把船拉”,特别是船要上滩头的时候,几乎用尽了吃奶的气力,才能把船拉上去。

船到巫溪南门湾水洞子码头,稍微歇上一口气,码头上的搬运工不一会儿就把货卸完了。把船里船外冲洗干净,一驾长上茶馆喝茶,二驾长拿着货运单找单位结账,开发票、交养河费,一切手续办齐后,才把水运费结到手。

休息一两个小时后,如果有零星散客或零星货物就带上,回去是下水,几乎是放着空船慢悠慢悠地回到了龙溪古镇码头,把船靠岸拴牢。

然后就是算账,把集体船股份70%留下后,其余部分按比例分成,他们四人按每人一块、我按七角钱的比例这样分账。第一次拉纤还不错,差不多挣了一块钱左右。

他们都说,没有看出来你这半大小子肯出力气,一点都没偷懒,下次拉纤我们一定又叫你。

关注我们

主编/刘庆芳

微信号/461269457

投稿邮箱/cqwslqf@126.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